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39卷  第1期

全文
《空气动力学学报》2021年1期pdf合集
2021, 39(1): 1-200.
摘要:
综述
可压缩湍流的多尺度分析
陈十一, 王建春, 郑钦敏, 王小宁, 滕健, 万敏平
2021, 39(1): 1-17. doi: 10.7638/kqdlxxb-2020.0159
摘要(411) HTML (85) PDF(75)
摘要:
作者的研究团队近几年在可压缩湍流的多尺度性质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通过多过程分解,研究了可压缩湍流中的速度和热力学量的剪切部分、胀压部分、伪声模态、声模态、熵模态的多尺度性质,并总结了各类可压缩条件下的速度和热力学量的谱的标度律。通过滤波方法,研究了动能和热力学量的多尺度传输现象,并重点分析了可压缩性对动能胀压部分的多尺度传输的影响。在可压缩均匀剪切湍流中,可压缩效应更加明显,可压缩湍动能和耗散率等物理量的马赫数标度率与各向同性湍流类似,但胀压分量所占比重更大,并且变形速度张量特征值的概率密度函数和流动拓扑结构的比例分布等统计量随马赫数的变化也更加明显。对于振动非平衡可压缩各向同性湍流,平动-转动内能模式和振动内能模式间的弛豫效应导致密度梯度与振动温度梯度方向的偏离,从而弱化了流场中压缩和膨胀运动对振动弛豫率的影响。化学反应放热会显著增加流场的压缩与膨胀运动,导致速度胀压分量和热力学量的能谱在所有尺度均增大,湍动能和耗散率的标度律表现出马赫数无关性。
研究论文
惯性参数对飞翼体自由度颤振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
雷鹏轩, 吕彬彬, 余立, 陈德华
2021, 39(1): 18-24. doi: 10.7638/kqdlxxb-2020.0124
摘要(120) HTML (40) PDF(24)
摘要:
飞翼飞行器刚体短周期模态频率较高,易与一阶弹性弯曲模态耦合发生一种特殊的颤振——体自由度颤振。采用风洞实验与频域计算相结合的手段,开展了惯性参数(俯仰转动惯量、质心位置)对飞翼飞行器体自由度颤振特性(颤振速度和颤振频率)的影响规律研究。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俯仰惯量和质心位置会明显改变体自由度颤振频率与速度,颤振实验与计算结果一致性较好。俯仰惯量增加,颤振频率降低,沉浮约束时颤振速度基本不变,沉浮自由时颤振速度增大;质心位置前移,俯仰模态频率与阻尼同时增加,俯仰与一阶弹性弯曲模态耦合更容易,但发散模态分支的阻尼也更大,导致颤振速度先降低后增大,颤振频率单调增加。
一种中心型间断有限元MMALE方法
卿芳, 蔚喜军, 赵晓龙, 邹世俊, 贾祖朋
2021, 39(1): 25-36. doi: 10.7638/kqdlxxb-2019.0074
摘要(188) HTML (52) PDF(13)
摘要:
针对多介质可压缩流体动力学问题,提出了一种单元中心型二维MMALE(Multi-Material Arbitrary Lagrangian-Eulerian)方法。在拉氏步,流体力学方程组采用中心型间断有限元方法求解。对于混合网格,采用Tipton压力松弛模型更新物理量,用等参坐标法更新物质中心点坐标。界面重构采用一种健壮的MOF(Moment of Fluid)方法。在重映步提出了基于多边形相交的二阶积分守恒重映方法。该方法分为四个部分:多项式重构、多边形相交、积分和后验校正。多边形相交使用“剪裁投影”算法,显著降低了多边形相交算法的复杂度。后验校正是基于MOOD(Multi-dimensional Optimal Order Detection)限制策略,并做了一些改动以适应多介质的计算。数值算例表明,该方法具有二阶的精度和较好的鲁棒性。
折叠舵外翼气动特性研究
刘小波, 阮文华, 齐治国, 司马坷, 彭忠良
2021, 39(1): 37-42, 51. doi: 10.7638/kqdlxxb-2019.0057
摘要(191) HTML (78) PDF(21)
摘要:
采用风洞试验和CFD相结合的方法对机载导弹折叠舵外翼气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外翼折叠角、迎角、来流Ma数、气动滚转角等,通过研究推导建立了外翼气动载荷的经验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型状态下外翼载荷随外翼展开而变大,在折叠角约30°附近载荷最大。CFD计算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不同Ma数下气动系数差别较小,Ma=1.2时气动系数值最大。大量计算数据表明,外翼气动载荷与当地气流偏角存在正相关性,并可以写成合成迎角,滚转角、舵面方位角和折叠角的函数。在迎风区预测值与样本值几乎完全重合,而在背风区受弹身干扰而存在一定误差。
环量控制机翼增升及滚转控制特性研究
王磊, 杜海, 李秋实, 龚一方, 孔文杰
2021, 39(1): 43-51. doi: 10.7638/kqdlxxb-2019.0069
摘要(170) HTML (48) PDF(17)
摘要:
环量控制作为一种高效的主动流动控制技术,在飞行器的气动改善、姿态控制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本文设计一套可以实现向下吹气的环量控制装置,并将其应用于飞行器进行气动控制。首先,通过数值模拟选取环量控制参数,同时分析环量控制翼型的气动特性。通过风洞实验,对同尺寸常规舵面模型和带有环量控制装置的模型进行气动力和气动力矩研究;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对环量控制模型开展流场研究,分析该装置产生气动控制效果的流动机理。测力实验表明吹气系数Cμ=0.04时,环量控制机翼升力最大增加32.4%,滚转力矩最大增加60.3%。PIV测流场实验表明,较高速度的射流使机翼后缘的气流发生了偏转,增加了环量,改变了机翼受力。引入“有效升阻比”的概念,分析环量控制机翼的吹气效率,结果表明,当吹气系数Cμ=0.02时,有效升阻比最大,环量控制机翼的吹气效率最高。
大型商用运输机机翼增升构型水滴撞击特性计算
任靖豪, 王强, 刘宇, 李维浩, 易贤
2021, 39(1): 52-58, 72. doi: 10.7638/kqdlxxb-2020.0082
摘要(158) HTML (64) PDF(12)
摘要:
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数值模拟框架,发展了一套适合求解三维多体模型水滴撞击特性的计算方法。采用粒子统计与面积比率计算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水滴收集率的高效精确预测。在常规粒径条件下,该方法计算结果与国外标模试验数据吻合良好。应用上述算法,开展了某大型商用运输机增升构型的水滴撞击特性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结果显示:水滴在缝翼背面缝道处出现聚集和轨迹交汇现象,聚集的水滴撞击在缝翼背面后缘,致使当地的水滴收集率出现了严重的激增,这一现象对飞机防冰系统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三维效应对增升构型的撞击特性影响显著,其中主翼下翼面水滴收集率沿展向分布存在较大差异。
冰形表面粗糙度对翼型的失速特性影响分析
黄冉冉, 李栋, 刘藤, 丁钰良
2021, 39(1): 59-65. doi: 10.7638/kqdlxxb-2019.0046
摘要(175) HTML (55) PDF(13)
摘要:
结冰翼型气动影响分析是飞机结冰问题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可帮助进行飞机结冰安全分析和容冰设计。为填补现阶段关于冰形表面粗糙度对翼型气动影响的研究空缺,以冰形的粗糙度参数(冰形表面粗糙高度和冰形表面粗糙分散度)为依据,提出了一种冰形粗糙度叠加方法;并通过有限体积法求解空间离散的RANS方程,结合S-A湍流模型,分别针对流线冰型和角状冰型,量化分析了不同微观特征参数的冰形对翼型失速特性的影响规律,为研究飞机结冰问题提供了思路和基础。结果表明,对于流线结冰翼型,冰形表面粗糙度会明显影响翼型的失速性能;而对于角状结冰翼型,两个凸起的羊角状外形才是导致气动力损失的主要因素,粗糙度的影响往往可不考虑在内。
适用于多迎角结冰试验的混合翼型设计
于雷, 杨龙, 朱东宇
2021, 39(1): 66-72. doi: 10.7638/kqdlxxb-2019.0071
摘要(108) HTML (36) PDF(11)
摘要:
为突破结冰风洞对翼型模型尺寸的限制,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翼型设计方法,可使用一套混合翼型模拟原始翼型在不同迎角下的结冰试验,弥补了以往混合翼型只能在单个设计迎角下使用的缺陷。方法采用多段翼的形式设计混合翼型,以多目标迎角等结冰试验条件作为设计输入,优化设计主翼外形和襟翼的位置、偏转角度,利用襟翼位置和偏转角度的变化实现混合翼型和原始翼型前缘表面的压力系数在不同迎角下能够保持一致,继而保证前缘结冰外形的一致性。设计的混合翼型较原始翼型弦长减小接近40%,在冰风洞中对混合翼型和原始翼型在目标结冰条件下进行试验,对比结果显示,在选取的多个目标迎角下,混合翼型和原始翼型二维截面的结冰外形基本一致,提出的混合翼型设计方法能够有效的模拟原始翼型在不同迎角下的结冰外形。
基于自编码器和LSTM的模型降阶方法
武频, 孙俊五, 封卫兵
2021, 39(1): 73-81. doi: 10.7638/kqdlxxb-2019.0082
摘要(217) HTML (76) PDF(11)
摘要:
自编码器是一种有效的数据降维方法,可以学习到数据中的隐含特征,并重构出原始输入数据。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自编码器和长短期记忆网络的模型降阶方法,以提升降阶模型的精度。文中以二维圆柱绕流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分析与验证。首先用多层自编码器对原始数据进行降阶和特征提取,然后构建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的预测模型,最后将自编码器和预测模型拼接并进行微调,得到降阶模型,并将其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降阶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多层自编码器能在保证精度的同时提升数据压缩率;提出的降阶方法有效地提升了模型精度,使得预测速度场和原速度场之间的均方根误差降低至3×10-3左右。
基于协同仿真方法的U型橡胶结构涡致振动研究
熊小慧, 唐明赞, 汪海燕, 朱亮, 李小白
2021, 39(1): 82-90. doi: 10.7638/kqdlxxb-2019.0076
摘要(167) HTML (58) PDF(11)
摘要:
利用软件STAR-CCM+和Abaqus对气动载荷作用下U型橡胶结构涡致振动现象进行流固耦合协同仿真分析,并设计风洞试验对数值计算方法进行验证。流体场采用三维非定常粘性不可压缩k-ω湍流模型,固体场采用动隐式线弹性模型,研究了不同空气流速对U型橡胶结构变形及振动的影响规律,分析了U型橡胶结构振动频率与旋涡脱离频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U型橡胶结构受到气动载荷作用由静止产生弯曲变形,风速越大其结构产生的弯曲变形量越大,并且弯曲变形振动频率接近一阶固有频率。当结构受到的气动力、弹性力、惯性力趋于平衡,结构上空气旋涡脱离导致结构持续振动,风速较低时,旋涡脱离的能量不足以强迫U型橡胶结构的振动与涡脱频率相一致。随着风速的增大,U型橡胶结构的振动是由旋涡脱离导致的受迫振动。
专栏——计算流体力学高精度格式及其应用
“计算流体力学高精度格式及其应用”专栏简介
2021, 39(1): 91-91.
摘要(71) HTML (44) PDF(11)
摘要:
计算流体力学的时空观:模型的时空关联性及算法的时空耦合性
李杰权
2021, 39(1): 92-110. doi: 10.7638/kqdlxxb-2020.0162
摘要(174) HTML (76) PDF(29)
摘要:
流体力学中波的有限传播、粒子的碰撞、各种力之间相互作用,无不体现时空关联效应。本文从计算方法的视角探讨计算流体力学的时空观,即流体力学模型的时空关联性和计算方法的时空耦合性。从流体力学微团法建模出发,明确模型时空关联性的涵义,建立有限体积格式的基本原理,阐述算法时空耦合的必要性,实现流体力学基本控制方程物理建模与有限体积格式数学原理的统一。在实践中,给出时空耦合高精度数值方法设计思路,利用算例比较它与时空解耦方法的差别。期望通过时空观的建立,对未来计算流体力学的算法研究提供帮助。
Progress in high-order methods for industrial large eddy simulation
WANG Zhijian
2021, 39(1): 111-124. doi: 10.7638/kqdlxxb-2020.0174
摘要(101) HTML (57) PDF(19)
摘要:
It is now well-known that high-order methods can be orders of magnitude faster than 2 order methods to achieve the same accuracy for scale resolving simulations. Because of that potential, much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industrializing" these high-order methods for real world applications. The use of large eddy simulation in industry especially in turbomachinery has see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past decade, perhaps because of the relatively low to medium Reynolds numbers in gas-turbines and the high-impact of such simulations in understanding key flow physics.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 recent progress made in enabling LES using high-order methods in the last decade, and identify the most profitable areas of research in the near future to push LES into the design process.
基于BVD原理的高保真空间重构方法
肖锋
2021, 39(1): 125-137. doi: 10.7638/kqdlxxb-2020.0150
摘要(215) HTML (47) PDF(19)
摘要:
简要综述了一类基于单元边界变差最小化(Boundary Variation Diminishing,BVD)原理,设计双曲守恒律高保真数值格式的空间重构方法。BVD原理要求尽量减少通过重构得到的网格边界两侧物理量之间的差,从而能够有效地控制黎曼求解器中的数值黏性。BVD方法针对数值解的空间分布特征,选择多个函数作为空间重构的候补函数,并根据BVD判定准则从候补函数中选取最合适的函数进行空间重构。BVD判据不需要根据求解对象进行经验参数(阈值)的调整。选用适当的候补函数和BVD准则,可以完全避免现有算法中为抑制数值振荡而必须采用的非线性限制。BVD格式能在抑制数值振荡的同时,有效地控制数值耗散,可以对光滑解与间断解都获得高保真的计算结果。本文概述了BVD方法的基本思想、设计相关格式的基本思路,以及一些具有很强实用价值的BVD格式。并通过单相和两相可压缩流动的一些典型算例验证BVD格式的特点和优势。
高精度有限差分格式的色散优化及耗散控制
李妍慧, 陈琮巍, 任玉新, 孙振生, 王秋菊
2021, 39(1): 138-156. doi: 10.7638/kqdlxxb-2020.0153
摘要(264) HTML (81) PDF(41)
摘要:
本文综述了我们在高精度有限差分格式的色散优化和耗散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首先,我们提出了半离散有限差分格式色散和耗散相互独立的充分条件,实现了差分格式色散和耗散特性的独立调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色散最小、耗散可控的高精度差分格式,称为MDCD格式。MDCD格式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很好的计算效果,但其主要缺点是耗散的调节依赖于经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一步提出耗散的自适应调节方法。具有自适应耗散特性的高精度有限差分格式的基本特征是,差分格式的耗散能够随解的局部尺度自适应调节。为了构造这类格式,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尺度识别器,它能够以等效无量纲波数的形式来定量衡量数值解的局部长度尺度。在此基础上,设计差分格式耗散参数与尺度识别器得到的等效无量纲波数之间的关系,从而构造了一类色散最小、耗散自适应的差分格式,称为MDAD格式。为了计算含有间断的问题,同时保持在光滑区的良好耗散特性,我们利用尺度识别器对一种经典的激波探测器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激波探测器,并将自适应耗散格式与对应的WENO格式相混合,得到自适应耗散混合格式。近似色散关系显示该混合格式兼具高分辨率和鲁棒性。多个含间断流场的标准算例测试结果显示,自适应耗散混合格式具有良好的分辨率和激波捕捉能力。
高阶精度有限差分方法几何守恒律研究进展
毛枚良, 姜屹, 闵耀兵, 朱华君, 邓小刚
2021, 39(1): 157-167. doi: 10.7638/kqdlxxb-2020.0111
摘要(106) HTML (40) PDF(18)
摘要:
针对高阶精度有限差分格式的几何守恒律问题,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离散几何守恒律问题方面的研究工作,以有限差分格式离散后的自由流保持问题为切入点,综述了近年来课题组在有限差分离散几何守恒律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守恒网格导数算法(CMM)、对称守恒网格导数算法(SCMM)等,并通过若干典型算例验证了几何守恒律的满足对高阶精度有限差分方法数值模拟能力的提升。通过对有限差分离散几何守恒律问题研究工作的系统梳理,总结相关认识如下:1)直接基于网格变换导数的传统计算形式采用有限差分离散不能满足几何守恒律,需采用网格变换导数的守恒计算形式同时还需满足CMM条件;2)SCMM条件是满足几何守恒律的充分条件,且网格变换导数和雅克比均需采用其对称守恒计算形式,具有唯一性;3)自由流保持只是满足几何守恒律的一种表现形式;4)几何守恒律的满足能够有效提升高阶精度有限差分格式的数值模拟能力。
高阶气体动理学格式在湍流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曹贵瑜, 潘亮, 徐昆
2021, 39(1): 168-176. doi: 10.7638/kqdlxxb-2020.0156
摘要(230) HTML (43) PDF(22)
摘要:
本文回顾了高阶气体动理学格式在湍流数值模拟中的应用。与传统的Riemann求解器相比,气体动理学格式可以提供时空耦合的演化过程,这对发展高精度格式十分重要。因此,基于两步四阶时间离散和高精度WENO重构,发展了具有四阶时间精度的气体动理学格式。该格式有更高的数值精度和稳定性,并且具有更好的处理复杂流动问题的能力。目前,两步四阶格式已经成功地应用到低雷诺数湍流直接数值模拟和高雷诺数工程湍流RANS模拟中,包括低速槽道湍流、超声速均匀各向同性衰减湍流、二维亚声速翼型湍流和三维跨声速翼身湍流等。数值结果表明该格式对湍流直接数值模拟和湍流RANS模拟具有高数值精度和高数值稳定性。下一步将利用高阶气体动理学格式研究更具有挑战性的可压缩湍流问题,例如超声速湍流边界层和激波边界相互作用等。
可压缩多介质流动问题的高精度数值模拟方法
何志伟, 田保林, 李理, 李海锋, 张又升, 孟宝清
2021, 39(1): 177-190. doi: 10.7638/kqdlxxb-2020.0165
摘要(138) HTML (52) PDF(24)
摘要:
在可压缩流动问题的数值模拟领域,激波的高分辨率计算已取得重要进展。但是包含物质界面的可压缩多介质流动的数值模拟还存在诸多数值挑战,主要表现为界面处数值耗散过大和非物理振荡等问题。界面处流体性质的不连续性是造成可压缩多介质流动问题物理建模与数值方法困难的主要原因。为了建立一套高效的可压缩多介质流动问题的高精度数值模拟方案,本文从数值框架的选择、非守恒方程相容离散、高精度有界格式构造、界面压缩、界面-单介质分区计算方法等多个维度出发,综述近几年我们在可压缩多介质流动问题高精度数值模拟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上述多个维度的工作,我们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可压缩多介质流动问题的低耗散、基本无数值振荡的高精度欧拉数值方法,并成功应用于可压缩多介质大变形流动和界面不稳定性诱导湍流混合等问题的数值模拟。相关数值方法研究成果已集成至武器物理等领域工程数值模拟软件中,为相关工程任务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非结构网格紧致高精度气体动理学格式
李启兵, 张潮
2021, 39(1): 191-200. doi: 10.7638/kqdlxxb-2020.0192
摘要(124) HTML (60) PDF(20)
摘要:
简要介绍了非结构网格上基于内自由度高效紧致重构方法的几种高精度气体动理学格式(GKS),包括结合三阶GKS通量求解器与子单元有限体积法(SCFV)及通量重构方法(CPR)构造的两种单步时空三阶格式SCFV-GKS和CPR-GKS,以及结合二阶GKS通量和两步四阶方法构造的时空四阶CPR-GKS。进而在CPR-GKS中混合SCFV增强对流场间断的分辨能力,并拓展到三维六面体网格。通过几种典型数值算例,对比分析了这几种格式在可压缩流动问题中具有的高精度、高效率和良好的间断捕捉能力。GKS通量的多维时空演化特性与紧致重构方法的高效性为发展高精度格式提供了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