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再入飞行器压心测量方法研究

秦永明 魏忠武 董金刚 陈强 张江

秦永明, 魏忠武, 董金刚, 陈强, 张江. 再入飞行器压心测量方法研究[J].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4, 32(3): 315-319. doi: 10.7638/kqdlxxb-2013.0039
引用本文: 秦永明, 魏忠武, 董金刚, 陈强, 张江. 再入飞行器压心测量方法研究[J].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4, 32(3): 315-319. doi: 10.7638/kqdlxxb-2013.0039
QINYongming, WEIZhongwu, DONGJingang, CHENQiang, ZHANGJiang. Measurement of pressure center of re-entry vehicle module[J]. ACTA AERODYNAMICA SINICA, 2014, 32(3): 315-319. doi: 10.7638/kqdlxxb-2013.0039
Citation: QINYongming, WEIZhongwu, DONGJingang, CHENQiang, ZHANGJiang. Measurement of pressure center of re-entry vehicle module[J]. ACTA AERODYNAMICA SINICA, 2014, 32(3): 315-319. doi: 10.7638/kqdlxxb-2013.0039

再入飞行器压心测量方法研究

doi: 10.7638/kqdlxxb-2013.0039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秦永明(1976-),男,河北献县人,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试验空气动力学.

  • 中图分类号: V211.71

Measurement of pressure center of re-entry vehicle module

  • 摘要: 在常规测力风洞试验中,测量天平可以测量出飞行器的气动力和对飞行器质心的气动力矩,按照常规的压力中心计算方法,求得的压力中心位置为气动力作用线与飞行器纵轴的交点,而不是飞行器真实压力中心的准确位置。针对再入飞行器风洞试验常规压心测量无法反映压心确切位置的问题,通过攻角连续变化和数据实时采集技术对再入飞行器压力中心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飞行器压力中心具体位置的测量与计算方法,以及其随攻角变化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得到的计算方法可以准确得到再入飞行器的压心位置。同时还导出了CN和CA分别对飞行器质心产生的俯仰力矩大小的影响:随着攻角的负向增加,CA对Cm的贡献逐渐增加,CN对Cm的贡献逐渐减小,压力中心实际轴向位置和常规计算值中压力中心和纵轴交点位置的差量逐渐增大,而压力中心的法向坐标值并不大;对于再入飞行器,CA对Cm的贡献很大,不能忽略或简化。
  • 赵梦熊. 载人飞船空气动力学[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0.
    MOSELEY W C, WELLS B J. Wind tunnel investigation of the aerodynamic pressures on the apollo command module[R]. NASA TN D5514,1969.
    LEE D B. The aerothermo dynamic environment of the apollo command module during super orbital entry[R]. NASA TN D6792,1972.
    任玉荷. 关于非对称外形再入飞行器的压力中心系数的新定义[J]. 空气动力学学报, 1987, 5(1): 93-96.
    张进忠, 宋卫东, 成政. 弹体压心位置变化对末制导炮弹弹道的影响[J]. 军械工程学院学报, 2009, 21(2): 32-35.
    宋卫东, 张进忠. 末制导炮弹弹道模型研究综述[R]. 弹道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南京: 南京理工大学, 2007: 1552160.
    魏鹏鑫, 高长生, 荆武兴. 质量矩控制飞行器的压心不确定性问题研究[J]. 航天控制, 2012, 30(2): 39-45.
    YU Y F, YANG J, YANG C, et al. On proper consideration of center of gravity and pressure center in design of air-to-air missile[J]. Journal of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1998, 16(1): 42-46.
    SUN W H, LI G F. Attitude control of moving mass reentry vehicle using passivity base techniques[J]. Journal of Astronautics, 2008, 29(4):1314-1319.
    LI R K, GAO C S, JING W X, et al. Moving mass control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for aerospace vehicl[J].Journal of Astronautics, 2010, 31(9):2165-2171.
    ZHOU F Q, CUI L M, ZHOU J. The control of ballistic warhead with variable centroid[J]. Journal of Astronautics, 2000, 21(s):107-110.
    叶尧卿. 便携式红外寻的防空导弹设计[M]. 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 2006: 441-448.
    王春梅. 气动载荷压心变化对机翼结构重量的影响[J]. 应用力学学报, 2012, 29(2): 197-200.
    范洁川. 风洞试验手册[M].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2.
    吴子牛. 空气动力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钱杏芳, 林瑞雄, 赵亚男. 导弹飞行力学[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171-17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82
  • HTML全文浏览量:  1
  • PDF下载量:  402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3-03-27
  • 修回日期:  2013-09-17
  • 刊出日期:  2014-06-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